智能制造就其本质而言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是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型式的资源协调系统,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与协调;而硬件是“智慧工厂”,即实现人、机、料之间数字化通信基础上,以统一的数字化模型来优化和指挥各个生产单元的先进加工系统。智能制造实现的关键是上述两个层面建设完成的基础,即如何实现软件、硬件的深度融合。 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中国制造2025”九项战略任务之一。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就其本质而言可以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是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型式的资源协调系统,实现供应链整体优化与协调;而硬件是“智慧工厂”,即实现人、机、料之间数字化通信基础上,以统一的数字化模型来优化和指挥各个生产单元的先进加工系统。智能制造实现的关键是上述两个层面建设完成的基础,即如何实现软件、硬件的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的硬件部分,最为基础的是高度自动化和具有自主通信能力的生产加工设备。而智慧工厂的优化模型所给出的管理策略,基础部分就是如何实现这些智能装备和生产单元的高可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制造要求的客户定制生产任务不因产能瓶颈、非计划停机、设备加工性能不足等因素而无法执行。 智能制造环境下...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3
浏览次数:592
据联合国统计,从公元8世纪至今,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累计出现过2万多种人类语言,但时至今日留存下来的只剩6000余种。即便如此,当前人类的语言也还在以每年24种的速度不断消亡,形势非常严峻。按照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的预测,本世纪末可能有1500种语言完全消失。这警醒着我们,未来若不能找到有效缓解语言濒危的办法,人们或许将最终步入”无话可说“的境地。 那么,如何拯救和保护濒危语言呢?人工智能大有可为!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然愈发强大和成熟,通过与物联网、机器人、5G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其正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基于此,目前针对利用AI拯救濒危语言,世界上不少国家和科研群体也在展开探索与尝试,并且已经找到了三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其中一种是利用AI技术打造智能教育机器人,通过机器人指导人们学习濒危语言,从而让这些语言得以传承和延续。比如,IBM的“沃森人工智能”就曾创立过一个能理解并回复用户信息,用毛利语与人交流的聊天机器人;同时,一组来自ARC语言动力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也曾开发过一种低成本、易于运输的语言教育机器人……这些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胜任语言传承和传播者的角色。 另外一种尝试则是利用人工智能打造语言档案馆,从而起到记录、保存和传播濒危语言的作用。就像世界上为拯救濒危动物建设的基因档案馆一样,对于濒危语言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据了解,此前...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2
浏览次数:485
源源不断的观测数据里,是否有被掩埋的“金子”?面对大数据挑战,“中国天眼”是否有解决方案?12月20日,在贵州FAST观测基地,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破解大数据难题,就大数据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建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工作开展合作。 “中国天眼”是大国重器,也是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处于领跑地位的重要原创成果。自去年通过国家验收后,“中国天眼”运行非常稳定和高效,科学产出远超预期。去年,“中国天眼”实际观测机时达到了5370小时,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无论在存储还是计算等方面,都让“中国天眼”面临新的挑战。 从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离不开强大的科研仪器,特别是大科学装置,与创新思维共同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突破的必要条件。 重大突破仪器先行 目前,“中国天眼”已成立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将统筹望远镜运行相关战略规划、凝练科学方向、项目遴选、数据公开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将来围绕“中国天眼”建设的引力波探测研究、射电天文大数据等科技中心,还将发挥辐射、引领及推动作用,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重大突破,科研仪器先行。要证明前人的理论,后人的实验验证是关键,这就必须用到大科学装置。只有天天摸着望远镜做观测,才能发现前沿的问题,从观测角度做出更多原创的、世界领先的成果。 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2
浏览次数:506
水上搜救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上旅游、海洋经济等涉海、涉水活动日益增多,水上搜救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愈发密切。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在水上搜救中的应用,实现水上搜救工作高质量发展。 着眼未来,以科技创新,提升水上搜救综合能力,以智能化装备应用,助力水上搜救工作长足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方向。 效率低风险大传统搜救难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目前水上搜救工作,仍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保障能力不适应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 在任务执行层面,传统水上搜救工作,正面临如下问题: 1、人力搜救、效率低下。目前仍有部分地区,由于水上搜救装备匮乏,当出现事故灾害时经常使用人海战术。比较突出的是夜晚在周围光线弱的水域,搜救队伍使用传统救生艇或者冲锋舟,打着照明灯在水面上搜寻,效率低下。特别是遇到水情复杂、风急浪大、黑夜雾霾等恶劣环境,救援工作不仅面临巨大挑战,搜救人员也承担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2、装备老旧、工作受限。在收到搜救命令时,一些地方的搜救船船龄老、航速低,搜救途中耽误宝贵时间,极易错过救援“窗口期”。同时,部分失事...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1
浏览次数:537
目前,我国智能计量行业呈蓬勃发展态势,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计量器具新产业的发展,我国计量行业将进入物联网计量时代,计量仪器仪行业发展如何呢? 计量是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工具,是人们现代文明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计量仪器的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物联网的到来,使得计量仪器仪表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近年来,物联网应时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实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实现物体与物体间的'交流”。 物联网有如此大的作用,一旦顺利普及,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电器、家具用品、汽车制造都急需更新换代,同样,计量仪器仪表行业也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面貌。 那么,传统计量和物联网计量,到底有何不同呢? 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技术保障,关系国计民生。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计量,我...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1
浏览次数:702
随着2021年临近尾声,仪器信息网对2021年1-12月海关总署仪器设备采购情况进行了盘点。根据统计2021年海关总署共发布仪器设备相关的采购项目48个,涉及仪器设备573台(套),中标金额共1.6亿元。 根据仪器信息网统计梳理,2021年海关总署采购的科学仪器品类主要分为化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光学仪器等,分别占所有采购品类的31.4%、17.5%以及14.2%,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的中标金额分别占总额的52%和48%。 但是在分析仪器、光学仪器等品类方面,进口品牌优势依旧,安捷伦、博迅、尼康、致微、蔡司等国际品牌均榜上有名,成为中标大户。中标产品主要涉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高端科学仪器。 科学仪器是对事物的组成、结构、相互作用机理与机制、变化规律趋势等进行表征检测,并获得相关科学数据的工具。 现阶段,科学仪器被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电子测量仪器、计量仪器、海洋仪器、核仪器等12大类别,广泛运用到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先进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 仪器行业,体量不大,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商业部国家标准局出过一份报告: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达到6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命科学等研究不断深入,...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0
浏览次数:553
时间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见证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些宝藏可能是深埋在土地中的文物,也可能是在城市某个角落孕育了几代人的老房古街。尽管如今,经济的发展已经在城市里树立起一座座钢筋水泥铸就的高楼,但是不少城市却依旧保留着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历史古街,而这些古街在继续孕育着新一代人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特殊的遗址建筑或者文化群落,被保护起来。 不过事实上,这种老城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并不容易,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建筑还是处于使用状态,因此实际上一直是在产生损耗的,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古建筑或多或少需要进行一些维护以及修理工作;另一方面,古建筑群往往具备自己的时代特色以及区域风格,在维护这些建筑的时候也需要依据原本的风格来进行修复,避免修成“仿古”建筑,同时,如果需要在区域内新建新的建筑,还要保证新建筑能够融入到原本的建筑风格中,这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如何延续这些特殊的文化遗产,让古建筑能够在时代发展中生生不息,也成为了对规划师、建筑师、科研学者的一个考验。 不同于传统的文物保护,从老城区古建筑到古街整体的保护工作不单单停留在“修”,还需要“改”,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其更好的适应现在的环境,但是怎么“治”,怎么“修”,怎么“改”却又十分复杂。这个过程常常就需要大量的现代技术来帮助了。 首先我们需要对建筑本身的材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与筛查。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因此墙面脱...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0
浏览次数: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