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发展数字经济既是世界潮流,更是国家战略。自2017年首次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便一直在关注并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此前发布的报告,截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1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35%。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已取得不错成果。 但有好自然也有坏。在取得良好发展成果的同时,我国数字经济也面临不少的挑战。我们知道,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前者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后者是信息技术的实体化。近年来,数字产业化发展占比仅为7.1%,明显低于产业数字化,这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不均衡问题。 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数字产业化遭遇到了严重困难。数字产业化的关键,是推动新一代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落地发展,但近年来,由于缺乏自主创新,无法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因技术受制于人而无法让信息技术进一步形成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无法让已成产业的技术再进一步。 这其中,芯片产业就是一个典型。长期以来依靠芯片技术进口,导致国内芯片核心技术不足,关键技术无法掌握,发展只能受制于人。现如今,当国外切断了我国的芯片产业链,本土芯片产业发展便遭遇阻碍、举步维艰。基于此,要想推动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急需加快自主创新,加速数字产业化。 而深入到芯片这一具体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上,便需要我国加强芯片国产替代,加速芯片自力更生...
发布时间:
2020
-
11
-
10
浏览次数:377
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高,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决定着国家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家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行动计划或者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我国自2015年出台《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科研投入持续加大夯实技术基础 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其研发投入总量逐年加大,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不断提高,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夯实了科研技术基础。 2019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同比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23...
发布时间:
2020
-
11
-
09
浏览次数:432
能源是一国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关键基础,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依赖。基于此,作为兼具水电、石油、煤炭、核能、风能等众多能源的大国,我国对于各种能源的开采、布局、发展和应用历来看重。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多方推动下,我国能源发展已经逐渐迈向现代化。但由于技术与设备的落后,以及模式的守旧,其中依然不乏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能源利用率不高、开采污染严重、应用成本高昂等等。众所周知,能源和网络分别被视为工业的血液与脉搏。利用新一代通信技术,来提升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换言之就是将工业血液与脉搏相融合,让发展更具生命力。 一方面,凭借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的特点,5G能够应用于变电站、风电场等站场之中,让这些处于偏僻地区、施工和覆盖困难、数据传输缓慢的站场有效升级,打造出泛在感知、无人值守、无线互通的智能化站场。 另一方面,5G也能够作用于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装备之上,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实时化的无线数据传输,以及便捷化的远程设备操控,来实现对能源设施、能源开采等的立体式巡检,从而保障行业正常运维。 总而言之,5G不仅能单独应用与能源各环节之中,推动能源开采、生产与应用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同时还能与无人机、机器人、中控室等设备协同作战,在能源管理和运维层面发挥价值。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之一,智慧能源也是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和价值。不少能源企...
发布时间:
2020
-
11
-
06
浏览次数:499
检验检测行业是以工业化为开端,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起,全球检验检测行业便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等均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检验检测市场,并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比较有名望、有权威的检验检测机构。 从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来看,行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欧元。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行业竞争较为激烈,SGS、BV和Intertek为领先检测机构。从行业应用情况来看,检验检测市场主要应用于消费品、食品及工业领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检验检测市场将稳步发展,其中,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 1、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欧元 从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来看,2009-2019年,全球检验检测行业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2009年的741亿欧元提升至2019年的2053亿欧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0.73%,过去几年的增速呈现前低后高态势。行业竞争激烈,SGS、BV和Intertek为领先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全球一些领先的检测机构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从全球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情况来看,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Intertek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不足25%,全球市场前10玩家占比不足40%。其余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全球检验检测市场主要...
发布时间:
2020
-
11
-
04
浏览次数:438
国际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排放监测系统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2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增至35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率达到6%。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各国高度依赖燃煤发电厂发电,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严格的排放规范和标准。另外,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增加也促进了排放监测系统市场的增长。 从系统构成来看,到2025年,硬件市场将占据排放监控系统市场的最大规模。硬件市场的增长可以归因于在烟气排放监测系统CEMS和车载尾气排放监测系统PEMS中都使用它们来收集排放数据。CEMS通过其硬件组件运行,而PEMS是一个软件驱动的系统,并使用传感器等硬件组件来预测气体排放。由于大多数工厂都安装了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因此基于硬件的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增加了对硬件设备的需求。 从监测类型来看,到2025年,CEMS将占该市场的最大规模。CEMS用于收集有关来自各个行业(例如发电,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制品和废物焚烧)的气体排放水平的数据。此外,有关跨行业污染监测的严格法规的实施预计将增加对CEMS的需求。 从区域市场来看,预测期内,亚太地区预计将成为排放监测系统的最大区域市场。中国和印度是亚太地区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也可以归因于该地区不断增长的发电和化学使用行业,它们是排放监测系统的主要用户。此外,燃煤电厂容量的增加是对排放监测系统需求...
发布时间:
2020
-
10
-
28
浏览次数:297
在新的产业经济环境下,工业领域的结构演变和调整正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特别是在德国提出“工业4.0”的概念之后,“智能生产”于“智能工业”正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而信息技术与传感技术,则是工业智能化的重要支点。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的工业传感器技术和相关设备,也成为了各国在工业领域争夺的一个制高点。 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方式也火爆起来,这给无线传感器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重要契机,前景广阔。无线传感器的组成模块封装在一个外壳内,在工作时它将由电池或振动发电机提供电源,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型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成百上千的传感器节点布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形成监测网络,这些节点通过特定的协议正确、高效、稳定的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完成某项应用任务,达到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无线传感器可应用在很多需要无线连接和数据跟踪的地方。 众所周知,在工业过程控制中,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需要采集的信息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生产过程需要用到压力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这样做,是为把大量非电量的物化参数转化成电信号控制信息,以满足各个工业过程中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需求。 在一套工业流程中,无线传感器可以被嵌入到过程介...
发布时间:
2020
-
10
-
23
浏览次数:287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披露,2012-2020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工业增加值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9年,其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5%。但是,在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仪器仪表制造行业造成了巨大伤害。截止至2020年1-8月,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行业也逐渐复苏,其工业增加值增速已恢复到1.5%的水平。在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峰会上,多位科研院所专家、仪器行业领军企业高管以“中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研发痛点分析和市场化销售机制新突破”为主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搭建“研发企业—重点用户—管理专家”协作机制新模式进行了研讨。“科学仪器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品牌效应低,世界前50强暂无国内企业的席位;科学仪器产品,门类、品种和型号规格覆盖范围有限,实验室和生产制造所需的不少高端科学仪器仍依赖进口。” 谈及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现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研究所首席专家年夫顺表示,近年来,为推进科研仪器自主创新,我国开展了系列举措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高端技术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谈及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现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研究所首席专家年夫顺表示,近年来,为推进科研仪器自主创新,我国开展了系列举措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高端技术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在电子测...
发布时间:
2020
-
10
-
21
浏览次数: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