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压实各县(市)区、开发区属地治污主体责任,推进全市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财政局修订出台了《合肥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对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增加补偿断面。“十四五”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加密布设地表水考核断面,将全市巢湖、长江、淮河三大流域重要一、二级支流全部纳入考核,共设国、省、市考断面103个。新《办法》将除巢湖湖区和董铺、大房郢水库外的国、省、市考断面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共设置99个生态补偿断面,较原《办法》增加28个。二是提高补偿标准。污染赔付金由原来的单因子每超标0.5倍赔付30万元增加为50万元,单因子赔付限额由原来的200万元增加为300万元。生态补偿金由原来的每优于考核目标一个类别补偿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三是新增自动水站数据连续超标扣缴情形。断面自动站监测数据中3项基本指标任何一项出现连续超标五日以上(含五日),按日均值超标次数累计扣缴罚金,每项指标每月限额为300万元,推动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四是完善断面水质年均值奖惩措施。对目标为Ⅲ类及以上的断面,3项基本指标年均值每一项较上年改善30个百分点及以上,一次性奖励50万元;目标为Ⅳ类及以下的断面,年度水质类别较年度目标每提升一个类别,奖励50万元。年度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未达到年度水质目标或发生较大及以上...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5
浏览次数:325
在化工行业,腐蚀性、安全卫生的介质比较常见,本文针对超声波物位计在化工行业应用中遇到的不同容器、不同介质及各种复杂的测量环境,根据超声波物位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总结出安装注意要点。超声波物位计测量原理特点:超声波物位计采用电磁波脉冲的测量方法,工作频率26GHZ,波束能量低,可安装于各种金属、非金属容器或管道内,对液体、浆料及颗粒料的物位进行连续测量。适用于粉尘、温度、压力变化大,有惰性气体及蒸汽存在的场合。超声波物位计对人体及环境均无伤害,还具有不受介质比重的影响,不受介电常数变化的影响,不需要现场校调等优点。超声波物位计发射功率很低的极短的微波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并接收。雷达波以光速运行。运行时间可以通过电子部件被转换成物位信号。一种特殊的时间延伸方法可以确保极短时间内稳定和精确的测量。超声波物位计在化工行业的应用:球罐在化工行业也比较常见,它的直径多数都大于10m,经常用于储存带压、防腐蚀性强或易燃易爆的危险介质,由于其量程较大,多采用非接触式超声波物位计测量,其量程大可达到30m,精度±3mm。立罐,在化工行业常用来储存常压介质,量程比较大,多为10-30m,且多有内浮顶,在选用超声波物位计的时,需要考虑罐内是否存在导波管,有导波管的罐体可采用接触式导波超声波物位计,没有的导波管的,可采用非接触超声波物位计。过程罐一直是化工行业的难点,反应过程罐带有伴热搅拌等设备,这...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5
浏览次数:407
除了常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等,目前新污染也进入视野,逐渐侵入人们的生活,并造成潜在危害。污染物多样,环境监测便成了第一道“防护网”,开展污染识别工作。 自然的,对于环境监测的需求也在不断深化。第一,监测内容增加;第二,监测范围扩大。就新污染物来说,其污染物来源广泛,且有新增污染可能,环境监测避免不了需要新增监测内容。而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全覆盖的环境监测体系,对于一些行业或企业的监测不够完善,监测范围需要继续增加。 此前,生态环境部就明确表示,力争今年年底前,推动更多火电企业开展CO2在线监测,加快构建监测网路。该信号看似指向火电企业,但实际上,环境监测需要各个行业企业的深入推进,只是推进时间存在早晚。 无论从以上哪个维度来说,趋于利好的必然要算环境监测仪器一个。 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重要企业营收毛利率基本可达40%及以上。有人认为,一个企业的正常水平毛利率在25%左右,40%的盈利水平,足以看出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前景可观,“钱景”更可观。 国产化替代加速中,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关重要。因精密仪器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有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都一度处于垄断地位。正因如此,多地方发布文件并提出要发展壮大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推动国产精密仪器发展。环境监测设备作为精密...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4
浏览次数:325
雷达物位计具有低维护、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等优点,微波信号的传输不受大气影响,因此可以满足工艺中易挥发气体、高温、高压、蒸汽、真空、高粉尘等恶劣环境的要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哪些情况会影响雷达物位计的信号。以下几种情况会影响雷达物位计信号:1、雷达物位计的应用经常局限于狭小的空间,而不是巨大的空间。雷达物位计发出的信号是电磁波,它在空间中传播,具有电磁波的所有特性,如反射、衍射、折射等。传播空间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对信号产生反射,狭窄的空间会产生许多反射信号,包括来自物体表面的直接反射信号,以及信号的来回反射和震荡。2、雷达物位计安装投入使用后,应用场地的空间表面状况不断变化。以反应罐为例,化学过程需要测量各种介质,在进料过程中,液位会发生变化,如物料附着力、储罐表面物理或化学特性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反射信号的强度。3、当液位高度不同时,测量空间的形状发生变化,信号的反射和震荡也不同。特别是当被测空间有曲面时,如圆顶罐、球罐或卧式椭圆罐,由于曲面对电磁波有聚焦作用,液位的高度变化对反射的影响较大。4、部分应用场所的介质将直接影响雷达波的发射和接收。一方面,它显示了对天线的影响,如果蒸汽在天线表面凝结,则物料料会在天线表面结晶。另一方面,储罐中介质的挥发或雾化也会影响雷达波的传播,从而影响测量。5、被测液位也有很多变化。如静止时的镜面;液位变化时,表面会波动;有时...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4
浏览次数:383
污泥如何处理处置? 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无机颗粒,容易腐化发臭,有些工业污泥还含有重金属,处置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但同时,污泥中还富含营养物质,如:碳、氮、磷等。所以,污泥兼具“污染”和“资源”双重属性。 污泥处理处置包括处理与处置两个阶段。处理主要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处置是指对处理后污泥进行消纳的过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含砂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因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定性质,充分考虑污泥的“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晓虎介绍,经多年探索,目前我国已形成四条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深度脱水—填埋、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填埋或建材利用。戴晓虎分析,污泥是一种高含水、易腐败的有机固废,处理不当将会产生环境的二次污染,处理环节应包含“稳定”与“减量”两个重要环节,在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已基本实现脱水减量,而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是短板,污水厂建设过程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投入严重不足,厌氧消化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实现污泥稳定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厌氧消化可同时实现高含水易腐有机物稳定与卫生化、回...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3
浏览次数:356
高频雷达物位计(主要指26GHz和24GHz)具有能量高、波束角小(通常采用Φ95的喇叭天线,其波束角8o,而6GHz低频脉冲雷达则采用直径24GHz、波束角15o的喇叭天线),其天线尺寸小,精度高。在26GHz和6GHz两个波长上分别测量了50mm和50mm的散料位置,在测量散料位置时,主要是通过散料表面的漫反射,散料尺寸与散料强度成正比,散料直径大部分小于50mm,因此26GHz是目前散料尺寸测量的最好选择。对于某些直径较小、高度较低的小罐应用,6GHz雷达天线长度(300-400mm)无形中增加了盲区(约600mm),克服了6GHz雷达方向性差(角较大)导致的多径反射;26GHz雷达频率高频,天线短,方向性好,克服了6GHz雷达的缺点,适用于小罐测量。因为现场环境恶劣,随着时间的推移,雷达天线会堆积污物、水汽等,26GHz天线体积小,加天线罩可以大大改善水汽的影响;6GHz雷达天线体积大,加天线罩很难。而且仪器比较重,清洗困难。因为26GHz雷达的方向性好,许多恶劣的工作条件,可以通过简单的隔离,把雷达装在容器中进行测量。目前,雷达物位计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而低频雷达物位计虽然具有较低的价格优势,但在主要应用领域,都属于淘汰品。通过超声物位计的应用,为了得到较好的回波信号,传感器工作频率约为40KHz,波长约为9mm,此时发射波的开角为7°-8°。较高...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3
浏览次数:401
2022年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5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及沿岸区域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全球海洋是一个大型生态系统,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次级生态系统组成。每个次级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海洋生态系统分类,可按海区划分为沿岸生态系统、大洋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等;也可按生物群落划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位于陆海之间的滨海湿地因其高生产力和丰富的多样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具有调节水分平衡、改善局部气候、吸收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提供食品和生物栖息地等作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实施了58个“蓝色海湾”整治项目、24个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61个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初步遏制了局部海域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如今,我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的海岛海岸线上,每年繁育、迁徙和越冬的水鸟已经达到240多种,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
发布时间:
2022
-
06
-
10
浏览次数: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