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到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过重要部署。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面前,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充足供给,对保持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功不可没。正是因为拥有众多的“大国粮仓”,才给了国人不慌的底气。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对于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重要作用。2月14日,发改委公布经修订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规范对粮 食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第三方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制度。加强粮食检验能力,仪器仪表少不了。 保障粮食安全,检测较为重要,据了解,粮食检测项目数量众多,包括色泽、粘度、比重等感官指标,pH值、湿度、过氧化值、密度等理化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农残、重金属等食品安全项目,以及营养价值分析、成分含量检测等,食品检测离不开各类检测、分析仪器。 在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配备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大...
发布时间:
2022
-
03
-
10
浏览次数:407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承担着水、大气等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体检”工作。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一大分支,其对于水环境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迎上了水污染状况大起底、大翻新的重要工作,自然,对于水质监测系统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 真正了解水环境,还得水质监测先“出马”! 水质监测都检测点啥? 水质监测主要监测水中的污染问题。而水源中的污染问题多种多样,水质监测需要承担的检测内容也就越来越多。根据水环境的污染情况来看,常见的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而要往细了说,检测类目庞杂多样,就拿饮用水检测来说,检测11类项目,就有超100多项的具体指标,经过这么多指标的检测达标后,才能称之为安全的饮用水。其中包括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毒性指标中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四氯乙烯、七氯等,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指标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银、铅等等。 水质监测水平的提升路,漫漫之长。那么,水质监测系统的覆盖率如何了? 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今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此前已完成全国范围内的饮用水监测覆盖工作,下一步将横向扩展河湖、管网、地下水等水质监测的覆盖面。此前我国多个省份已完成全市供水管网的水质在线预警监控系统全覆盖,实现了从供水源头到“水龙头...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9
浏览次数:407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再生资源回收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撑点。 再生资源回收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化,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迅速。然而,市场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普遍存在的“利大抢收,利小少收,无利不收”的现象和行业企业“小散乱”等问题。为此,我国采用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更加注重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质量。 生态文明战略提出之后,政府从顶层设计、税收、补贴、环保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对再生资源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顶层设计保障!再生资源作用凸显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政府发文禁止进口“洋垃圾”,再生资源缺口变大 中国自二十年前开始进口固体废料,也正是制造业和基建开始高速发展的时期。正是靠发达的制造业和上升期的经济,才有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可以消化大量的再生塑料和金属。 然而洋垃圾中...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9
浏览次数:379
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与水利部就联合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目标到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30%和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以上,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今年正是这项国家节水行动的重要节点。1月份,水利部门就率先公开了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推广目录(2021年),重点推荐了40项节水技术。其中包含了工业、农业、城镇生活等多种不同领域的节水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打通各领域水资源节约的现实壁垒,进一步提升节水的能力与效率。 现实中,也正如综艺表现的那样,正在各领域悄然进行着一场节水行动的“火拼赛”! 工业节水=污废水回用+循环用水系统 去年年底,为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提升工业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六部委联合发布《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其中对不同行业的规上工业用水重复率做出规定,如造纸业要在2025年提升5%以上,石化化工业要提升1%以上等。工业节水主要有技术型节水与管理型节水两种,今天主要说的是技术型节水层面。污废水回用处理在近几年的市场表现良好,有业内人士预计,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市场规模或将在2025年超5000亿元。工业污废水回用的利好消息传出,工业领域或将在未来成为节水“老大哥”?此外,循环用水系统优化在《实施方案》中...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8
浏览次数:368
近日,《“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下称“《规划》”)发布。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规划》将作为未来五年指导监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夯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 环境监测要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规划先行指导!2025年“大监测”格局更加成熟定型,水环境监测怎么说? 《规划》提出,在全国重点流域和地级及以上城市设置3646个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设置1912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开展自动为主、手工为辅的融合监测。今日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中介绍到2021年的水环境状况,去年我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完成了年度目标。数据如何得来,是监测设备在这些监测点上充当24小时的巡护员,日复一日地持续监测下得来。 因此,加强断面监测、监测点的布局设置,完善监测范围,将进一步为水环境提升提供更完善的数据支撑,并找到水污染源头开展专项整治。 要同步推动农村环境监测 应该看到,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农村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也才刚刚起步。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建设的中心也正逐步从城镇转向农村,重点开展农村监测的系统、设备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是重中之重,这是关乎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加快饮水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包括水质监测设备设施建设,同时包括监测系统管理制度,水环境例行监测等辅助工作。 ...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8
浏览次数:368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水资源紧缺问题愈发严峻的形势下,关注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已成为当务之急。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安宁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市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水资源管理工作始终,通过集中合理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对建设绿色呼伦贝尔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 让绿水青山“成色”越来越足 2019年,我国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节约用水管理有力推进,水资源监管持续强化,水生态保护不断加强,农村饮水保障显著提升,河长制湖长制成效进一步显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更加协调。 20...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7
浏览次数:380
关于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老旧小区居民吃水难问题引起各市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会议期间,各市人大代表关于“水”的议案和建议就有9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代表及群众对我国用水状况的极大关注。 焦点一: 饮用水水源井如何更好地保护 建成区水源井存安全隐患 分类分质供水或可确保饮水安全 我国相关法律对水源的保护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同时,针对城区内单井一级保护区难以实施清拆的现状,吴素婷建议可实施分类分质供水,对城区内单井一级保护区难以实施清拆且安全隐患较大的水源井,可用于工业和生态用水。其他难以实施清拆且风险较小便于管理的水源井作为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城区周边一级保护区可以清拆的水源井继续留用。在规划城区外地下水水源补给充足的地方,可以考虑新建水源井。 分质分类供水已作为我国重要工作推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饮水安全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供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黄河水为辅,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市政府已把分质分类供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要求2017年前让全国人民喝上优质地下水。国家水务局也已将此项工作推开,委托北京市政院开展分质分类...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7
浏览次数: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