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了近百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多达200个,那么作为未来主流的智能电动汽车,其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多少传感器来支撑呢? 近两年,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迭代和突破,自动驾驶的卡车、矿车、物流园区车、巡逻车、出租车,陆续出现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新的技术在被人们所认知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商业化测试,探索未来的商业化运行模式。 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速、新兴企业的相继涌现,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无论在核心技术还是在场景应用层面都在快速蝶变,正在成为全球自动驾驶创新中心。来自中国的实践成果,都将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贡献宝贵经验。 专家指出,自动驾驶的广泛应用有利于节省一部分劳动力,并给不便开车的人带去便利。而且自动驾驶汽车其行驶模式更加节能高效,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及空气污染。 当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了近百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多达200个,那么作为未来主流的智能电动汽车,其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多少传感器来支撑呢?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 目前感知方面最大问题就是测量精度和多传感器融合,主流的传感器还是超声波雷达,少部分车型采用了超声波雷达+摄像...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6
浏览次数:508
燃气企业不入户即可抄表、监控安全,用户不出户即可查看用气情况、进行充值缴费……随着智能燃气表的推广应用,这样便利的“零跑腿”燃气服务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为能源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推动了城市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从有人到无人,燃气表不断更新迭代 从上门抄表到远程控制,从机械表到智能表,从数据单向传输到双向通信,燃气表在我国走过了近70年历程,其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的提升,助推并见证了我国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跃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升级,我国燃气表从机械化逐渐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已从最初的全机械结构发展到由膜式燃气表、IC卡膜式燃气表、IC卡智能燃气表、远传智能燃气表、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等组成的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燃气计量仪表系列产品。 其中,物联网智能燃气表以节约人力运营成本、气价智能调节、降低安全风险、公用事业云大数据等诸多优势逐步成为大势所趋。未来,抄表员、燃气缴费单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计量、远程预付费、双向通信、远程故障检测、信息安全管理、定制化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驾“马车”驱动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应用加速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覆盖广、连接多、低成本和低功耗...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6
浏览次数:580
酸奶从许多方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健康。不过就是这样一种健康的饮料,却同样存在许多的误区,例如助消化,仪器诉说自欺欺人的误区。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发酵的一种特殊乳制品,其口感浓稠顺滑,口味酸甜可口,受到了一大批群体的喜爱。与大多数乳制品一样,酸奶中富含钙、磷、钾、钠、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不过不同的一点是,由于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的乳糖大部分会被转化成乳酸,因此酸奶的乳糖含量很低,乳糖不耐受的群体也可以适当的食用。总之,酸奶从许多方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健康。不过就是这样一种健康的饮料,却同样存在许多的误区,例如助消化。 首先,正如许多人都知道的那样,酸奶对于肠道确实有好处。正是因为酸奶中除了富含不少营养外,其乳酸还可以改善肠道的环境,使其在利于活性菌的增殖的同时,还能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从而让肠道功能更加顺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促进肠胃蠕动。 事实上尽管酸奶本身比牛奶还要容易消化吸收,本身也不易对肠胃产生负担,但是其拥有非常强的饱腹感,因此如果在饭后喝酸奶来刺激自身消化系统,非但不能起到助消化的效果,还会因为摄入了多余的热量,而导致变相给自己“增肥”。 那么是不是说酸奶对于体重和饮食的控制就没有用了呢?自然也不是。首先酸奶在正餐前后饮用确实能够促进人体对于营养的吸收,这是有好处的;其次,酸奶提供的饱腹感也可以适当地降低人体对于碳水和脂肪的摄入量,从而减轻肠胃压力,辅助体重控制。...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5
浏览次数:372
无人机搭载2枚200公斤卫星制导航空灭火弹自主驶入跑道并顺利升空,按照规划航线进入目标区域后在2200米高度相继投放2枚灭火弹,灭火弹在距目标15米左右高度开仓抛洒,灭火剂精准覆盖目标火场。 据测算,单枚灭火弹有效灭火面积超过450平方米,灭火、阻燃效果优异。当日16时40分,安全返回地面,此次灭火弹靶试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无人机在消防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提供信息。通过飞越活跃的野火或着火的建筑物,无人机可以通过实时馈送将视觉和热量数据传递回地面上的消防员,而这些数据对于帮助实时扑灭火灾至关重要。无人机还通常用于在火灾后收集视觉数据,可用于创建火灾后果的正交或3D模型,以帮助纵火调查人员确定火灾原因。 但是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最近提出了无人机可以帮助扑灭大火的另一种方法:用它们将水或其他“灭火液”滴落到火焰上。 一些无人机公司为此进行了实验,使用单个大型无人机将一头消防水带或一大桶水送入空中。但是这些应用尚未真正起步,主要是因为它们不那么实用。这些测试与新想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所用无人机的大小和数量。尽管单载重载的巨大无人机可能对火灾没有太大影响,但一群小型无人机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无人机群灭火方法专门用于扑灭森林大火。这个想法是,一大群无人驾驶飞机会产生持续不断的液体弹幕,本质上就像人造雨一样。无人机在灭火活动中成群结队。将按照网格模式作为单个网络运行,以确保对目标区域的完全...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5
浏览次数:479
目前,很多人已经不太能感受到缺水问题了。让我们把时间推回过去,你是否也曾经历过停水?现在全球仍有不少地方旱情严重。不能洗脸、做饭、洗澡……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水没有替代品,居安思危,水资源保护还需要加大力度。 水资源保护如何先行? 淡水资源紧缺、分布不均匀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而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对保持地下环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2020年,我国地下水资源量(不重合地表水)为1198.2亿立方米。 地下水更新慢,超采、污染治理修复难度大。为遏制水污染加剧,避免水源争夺、过量采用等问题出现,地下水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1年12月1日,《地下水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已经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你关注到了吗? 在《地下水管理条例》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水利部副部长表示除水文地质化学背景影响外,污染是影响一下水水质的主要原因。要聚焦污染突出问题,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主要由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导致。 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分类开展防治保护。 地下水发展形态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征问题,分类开展污染防治工作是合理、效率化的管控方式。《条例》规定,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制度。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不同需要,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同意开展地下水污...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4
浏览次数:498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整治法人违法行为,国家文物局采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提升文物执法督察能力。 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指出隐瞒不报等突出文物安全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也提出强化科技手段在执法和文物安全工作中的应用等要求。 为贯彻落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解决文物安全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利用遥感卫星技术,对部分城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部分长城段落保护情况实施监测。2017年抽样调查的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新发现占地11万平方米的违法问题,依法立案调查19起,责令整改56起,遥感发现违法建设问题已占到国家文物局每年重点督办案件的一半左右。通过执法监测,也发现一些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未及时划定公布、执法巡查和日常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当前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工作面临任务多、责任重、人员少的局面。基层文物部门力量更为薄弱,新技术手段不仅能大大提升文物监管能力,有效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且发现问题客观准确、说服力强,切实提高文物执法督察效率,对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推动了文物监管视角前移,变事后被动执法为事前主动作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加强新技术在执法督察工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4
浏览次数:708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和市场机遇下,让城市供热更节能、更智能正成为国家推动落实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方案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对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同样是民用四表领域的热量表,却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远远落后于其他三表。相较于智能电网、智慧水务和智慧燃气,智慧热网在国内的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直以来,我国供热计量多采用取暖面积收费的方式,这种“包费制”的供暖方式存在许多弊端,既不方便用户,也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以及大气环境污染。 我国供热领域碳排放总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近10%(在碳排放单项中排名前列)。目前中国北方城镇供热面积已达140多亿平米,还在以每年3到5亿平米的速度增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供热领域挑战巨大。 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十五五期间,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推进供热改造”列于“碳达峰十大行动”第一条第一点,是实现“2030碳达峰”重要一环。 在“双碳”新形势下,智慧化升级逐渐成为我国供热节能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传统的供热行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国内一些仪表企业开始打造智慧供热体系,助力国家“双碳”政策实施。 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
发布时间:
2021
-
12
-
13
浏览次数: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