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过曝气是运行中的一种工况。正常运行下,污水气体(曝气量)、水(进水水质、水量)和污泥(活性污泥浓度)处于动态平衡,但这种平衡会因外界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被打破,进而进入新的平衡。过曝气的定义是指在运行中,曝气系统提供的氧气比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多,导致活性污泥系统中氧气丰富,生物池中溶解氧含量过高(4mg/L以上)。 在操作人员的头脑中,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在过曝的情况下,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会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后开始自我消耗,从而达到活性污泥的内源呼吸期,使活性污泥自我消化,从而降低活性污泥的产量。 在计算活性污泥产泥量的传统公式中: ΔX=Y(S0-Se)Q-KdVXV ΔX:是每日增长的挥发性污泥量(VSS) Q:为每日进水量 S0-Se:为每日进出水的有机物BOD5的差值,也可以用COD,但要乘以一个B/C的系数。 Kd: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自身氧化率,生活污水一般比较低,在0.07左右。 Xv:曝气池内的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V:曝气池体积。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污泥的生长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去除量和污泥的自氧化量。污泥自身氧化率由于在生活污水中Kd值的取值会比较低为0.07,工业废水中污泥的自氧化率在0.5~0.65。这两个值对于之前的增长量来说是相对较低的值。正常满负荷运行时,活性污泥的自氧化量会相对较小,但...
发布时间:
2021
-
06
-
04
浏览次数:661
“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和土壤肥力恢复。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肥沃是东北黑土地开垦的代名词。因此,广阔的东北平原成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4400多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多亿斤。多年来,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在“东北熟天下足”的背后,黑土地却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东北平原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肥沃的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因此,坚持耕地合理利用与严格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就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不断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耕地质量的保护需要监测数据的支持。土壤环境监测以土壤污染物为主,主要监测对象为重金属元素及盐类、农药兽药残留、化肥等无机污染物。耕地质量的监测与它有很大不同,侧重土壤的结构、紧实度、容重、化学性状(包括有机质、pH、全氮等)等理化性状。 此外,还包括监测点的农业生产概况,如施肥量、作物种类和产量等。耕地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同于土壤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参考标准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检测仪器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
发布时间:
2021
-
06
-
03
浏览次数:598
集成电路市场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集成电路设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中,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一直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领域。此外,行业内企业数量也明显增加,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集成电路设计(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IC design),也可以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VLSI design),是指以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目标的设计流程。 行业市场年增长率超过20%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应用的推动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在此驱动下,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一直是国内集成电路行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领域。 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集成电路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增长。据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为884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设计行业销售额3778.4亿元,同比增长23.3%。 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东 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域。2015年以来,地方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国内成熟的设计企业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据统计,2020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2218家,比2019年的1780家多438家,增长24.6%。 按企业地域分布,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要...
发布时间:
2021
-
06
-
02
浏览次数:634
通过高精度地图实现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化实时监测维护的石油管网、一颗与现实地球高度一致的“数字地球”……这些都是北斗系统和新技术融合发展的结果。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北斗产业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迎来了新的机遇。 北斗系统是中国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通信、导航和遥感技术的融合,还为未来其他新基础设施提供了战略性的基础时空数据支持。 “北斗芯”都是“中国芯” 在前面两代北斗系统中使用的芯片确实是美国进口的。根据相关的数据提供,在多模导航型射频芯片中,以及射频基带一体化集成芯片中,所使用的芯片全部都是国产的芯片公司,全程都没有使用国外进口的芯片。 当然,很多人会对国产芯片有其他的担心,比如觉得国产芯片没有进口总是很优秀,这样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中国《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是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在核心技术的突破上,芯片最重要。事实上,芯片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工业制造商努力的共同方向。中国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也表示,北斗芯片种类不多,但精度在于水平高;其实芯片公司不多,有实力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产品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同类产品相当。很多北斗芯片已经大规模...
发布时间:
2021
-
06
-
01
浏览次数:400
在国家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存储基地于2016年开始建设。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存储芯片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存储芯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能够成熟相关存储芯片产品应用的企业数量稀缺。全球DRAM、NOR Flash、NAND Flash市场被韩国、日本、美国企业所占据。 1、中国存储芯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 中国的存储芯片发展较晚。2016年之前,行业几乎没有产能,存储芯片极度依赖进口。面对外资企业在存储芯片行业的垄断优势,中国近年来开始大举投资存储芯片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取得了一些成绩。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通过国家政府层面的大规模投资,有机会快速切入相关领域,是芯片国产化的可靠而重要的一步。 存储芯片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存储芯片行业起步较晚,缺乏积累的技术经验。虽然我国本土的企业已经逐步完善了NAND和DRAM行业的布局,但每一款存储芯片产品还处于生产初期,尚未实现量产。与国外存储芯片厂商相比,我国存储芯片技术基础薄弱,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3DNAND存储器为例,三星、海力士通过不断开发创新,改进数据存储单元结构,增加单元存储容量,开发生产了176层3DNAND。国内于2020年推出128层QLC 3D NAND闪存。可以看出,与国外领先的3D NAND...
发布时间:
2021
-
05
-
31
浏览次数:560
2021年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首席科学家、副总工程师李健军介绍了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新闻社:中国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环境监测如何发挥作用,下一步在中国实现低碳发展过程中,环境监测的工作是怎样的,谢谢。 柏仇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现在,“碳达峰”、“碳中和”是热点。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大全球性挑战。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物排放具有相同的根源、起源和过程的特点。“污染减排、碳减排”的规划、部署、推进和评估是“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战略方向,也对监测系统的及时后续支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部门在碳监测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第一,环境浓度监测。自2008年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了16个大气背景值监测站,其中一些能够实时监测CO2和CH4。一些省份在城市范围内开展了温室气体监测试点。二是点源排放监测。电力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现有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并与核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第三,遥感监测。对于CO2、CH4等温室气体,初步形成了不同尺度下温室气体空间分布、碳排放反演等业务遥感监测评估能力。 为了积极应对碳峰化和碳中和对监测的新需求,我们会同中国科学院等相关单位,共同...
发布时间:
2021
-
05
-
28
浏览次数:662
最近,杭州这个地区上线了新的智能产品。据悉,良渚街道上线并运行了“智能水脑系统”,主要由管控一体化系统管理平台、智能移动APP、户外大屏幕及水质监测、视频监控等硬件系统组成。基于24小时可视化监控、实时信息采集和最新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集“监控、预警、调控”于一体的综合智能控水平台 良渚辖区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大小河流168条,总长230多公里,小微水体225个。“智能水脑系统”的出现,推动了良渚从治水向“智能”治水的转变,在动态监管、快速巡河、精准处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能水脑系统就像在河道上安装了一个体检装置。一旦出现可疑指标,就能准确发现问题,给我们的巡视和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实时监控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点开“治水大脑”的“智能水域图”,水面监测、水质监测、实时水雨情况、排污口整治进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水质监测站的建设和水质在线检测仪的部署,实现在线采集、上传和分析,形成定期的河流数据分析报告。出现异常时,平台实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因此,管理人员和检查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看实时视频,并随时随地监控河流状况。在难以人工测量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的智能分析,综合末端截污、点位治理、源头治理、河道系统治理等内容,总结出一套可视化、信息化的高效治理方法。
发布时间:
2021
-
05
-
27
浏览次数: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