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从了解开始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纵深推进,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等深入人心,但相对而言,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还是有限的。
业内人士直言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如果涉及的个人或企业其中一个知道,也可以提前防止业务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对当地海域的破坏。以及“如果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损害的后果,还有可能引发环境公益诉讼”。
一般来说,酒店污水成分复杂,不仅包括餐饮废水,还包括洗浴污水、空调冷却水等。PH值低,SS高,有机质含量高,需要针对性处理。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生态环境部透露,正在加快编制重点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计划。为此,已经经过多次调研和调度,积极组织督导帮扶工作组,指导帮助各地,邀请专家审查,并特别开设了“我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的专题,以征求公众意见。
蓝色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高质量、可持续主基调从来没有被忽视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已从各个方面与陆上污染控制呈现出牵扯不断的联系。

岸上治理是关键
专家常说,水污染控制的根本在岸上,海洋环境保护是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更全面地考虑和规划的。比如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的污水就是其中的典型,尤其是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的污水,是监管的重中之重。
我国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以农村污水处理为重要切入点,大力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渤海流域开展排污口调查,开展各种专项检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对帮助控制海洋污染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过去,为了拯救洱海,云南大理关闭了数千家客栈。后期查处长江流域“三无”涉渔船舶3万艘,清理整治长江沿岸违规违法项目2400余项。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数累计超过1.8万个,长江入河排污口超过6万个,排污行为无所遁逃。
“海洋蓝”需要共同努力
生活在一个被70%以上的水覆盖的星球上,海洋生态环境对整个生存环境的影响是可见的。全球变暖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警钟,海洋微塑料“地图炮”式的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棘手问题。
从“限塑令”到“禁塑令”,我国层层加码拦截岸上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包括海洋环境的通道;从陆地卫生到海洋卫生,我国逐渐开始探索海域垃圾清理的延伸方案;从河长制到湾长制,更有效的水环境治理责任框架已经落到更广泛的沿海水域......
而当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更需要的是“众志成城”和“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