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着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局面。制造业基础能力还很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的风险越来越大。
具体到仪器制造行业,虽然我国在仪器制造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仪器仪表制造国,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如高端仪器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差、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制造业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2017年8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座谈会,表示要推进制造业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素质发展的新阶段,全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数据显示,中国有2亿多技能人才,占总就业人数的26%。而高技能人才只有5000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大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无论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是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的制造业向中国的创造型转变,都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和工艺人才,更需要来自大国的熟练工匠和工匠的支持。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是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
4月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闭幕。大会强调,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就业和创业创新、提升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的重要基础。
据统计,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有1200多个专业,10多万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和工艺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员工70%以上来自高职院校毕业生。
在“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多高技能的仪器人才,我们在行动
为了适应智能制造对仪器员工的新要求,适应参与行业竞争的新格局,思联集团非常重视智能技术工人的培训。近年来,大力建设国家仪器制造工人培训基地、重庆市仪器制造工人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校、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仪器专业实习基地、思联集团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员工培训中心,并成功申请“四基地一中心”建设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一流的产品要由一流的技术人员制造,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人员的技术操作,很难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仪器仪表高科技人才的短缺状况将得到改善,这将促进我国高质量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改变高端仪器仪表依赖进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