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和土壤肥力恢复。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肥沃是东北黑土地开垦的代名词。因此,广阔的东北平原成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垦区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4400多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0多亿斤。多年来,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在“东北熟天下足”的背后,黑土地却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方式导致东北平原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肥沃的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因此,坚持耕地合理利用与严格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就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红线”,不断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耕地质量的保护需要监测数据的支持。土壤环境监测以土壤污染物为主,主要监测对象为重金属元素及盐类、农药兽药残留、化肥等无机污染物。耕地质量的监测与它有很大不同,侧重土壤的结构、紧实度、容重、化学性状(包括有机质、pH、全氮等)等理化性状。
此外,还包括监测点的农业生产概况,如施肥量、作物种类和产量等。耕地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同于土壤环境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参考标准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检测仪器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仪、土壤pH自动分析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等。
还可以采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地形、植被、土壤、气象等水土流失驱动因子的矢量叠加,借助水土流失模型分析和人工解译校正的手段,确定松嫩平原黑土耕地水土流失的强度和类型,从而找出类型, 黑土耕地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从而为黑土保护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十四五计划明确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监测设备也在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