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资源是目前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与其有一定的联系。而如果按性质和用途将矿产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则又可以分为金属矿产品、非金属矿产品、可燃有机矿产、地下水资源四大类,如果根据使用途径以及品类进行区分,更可以进一步细化成百余种不同类型的矿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既是矿产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矿产品消费大国,这一点在金属矿产品的生产以及进口上尤为突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的十种有色金属生产总量已经达到了6188.4万吨。进口方面,截至2020年,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量达117010万吨,进口钢材量达2023万吨,进口未锻轧铜及铜材668万吨。
事实上,不仅仅是金属矿产品,根据前几年我国煤炭、原油、天然气的消费数据来看,我国近几年在矿产品的消费需求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在保证原本矿产品生产量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矿产品的整体比例,我国每年的矿产品进出口数据也非常可观。但这也无形中增加我国在矿产品检测上的压力。
据了解,我国目前进出口矿产品已超百种,其中,有53种矿产品属法检商品,因此,从某些程度来说,矿产品检测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在矿产品检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固废排查。所谓固废排查,简单地说就是要避免矿产品污染情况的出现,确保矿产品的安全以及品质。而具体到实际检测工作中,就非常复杂了。一般来说,海关对进口矿产品进行一次完整的固废排查,需要涉及到辐射剂量探测、固废属性快筛、有害元素检测和品名核查等多个环节,并且每个过程都需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很大程度提升工作难度。
不过科技的发展却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最近天津港南疆11号码头的一次铁矿砂货物筛查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仅仅用了不到2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20.3万吨进口铁矿砂的样品判定工作。而这都要得力于一款轻巧便携的仪器——固废排查仪。
固废排查仪是一款集成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近红外光谱和辐射探测3种技术的便携检测仪器,能够在几乎不受场地限制的情况下,完成矿产品基本筛查的大部分工作,提高筛查准确率的同时,也能大幅度的提供筛查工作效率,被认为是矿产品检测中的一对火眼金睛。并且通过将仪器的数据库进一步的完善,产品的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它将成为海关检测中心的一位“常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