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提升上做出明确指示。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地纷纷“打响”十四五生态治理保卫战,坚持科技治污、精准施策、监测治理双结合,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土净。
【生态环境监测“回头看”:蓝天保卫战】
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尤其是在PM2.5、PM10的治理上成果显著,但臭氧污染、VOCs问题相对还比较严峻,大气环境的治理已进入“关键期”。
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和科学治理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常见的污染有VOCs、扬尘、秸秆禁烧、移动源、燃煤锅炉烟气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监测设备有网格化大气监测站,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在线微型空气站、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等,均能有效实现对大气中不同污染物质进行布点观测,数据分析。为环保督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动态篇:监测治理双把关,共同守护大气中的每一粒尘埃。
2021年11月,浙江制定“十四五”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目标到2025年,VOCs治理能力能显著提升,完成国家下达浙江省的“十四五”VOCs减排目标,O3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减少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8月,上海印发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并提出,到2025年,上海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其中PM2.5年均浓度稳定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AQI)优良率稳定在85%左右。
4月,河南省发布2021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深入排查整治工业企业大气环境突出问题,提升在线监测监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提升。
地方治理篇:从有效防治到深度治理,废气物排放依然是重中之重。
河北定州市采取区域能源结构调整、产业高质量发展、移动源联合管控、扬尘污染综合防治、面源污染精准管控等五项重点措施,全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化大气污染防治。
青海西宁市严抓煤烟型污染防治,谋划实施燃煤清洁化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等项目,持续加大燃煤锅炉整治和淘汰力度。制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推进铁合金、钢铁、水泥、火电等行业废气排放深度治理,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源攻坚是四川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进一步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成都围绕“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回头看”、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强化执法监管等重点任务,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切实解决一批影响空气质量的工业源问题。
【生态环境监测“回头看”:碧水保卫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保护,为绿色水源增添新动力。
为不断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和水质检测体系,一般常用的监测设备有原水监测系统、废水在线监测系统、河道污水监测系统等。实现对不同水环境的质量进行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等,为水质监测提供有效保障。
政策动态篇:紧扣“十四五”水环境发展规划,清水绿岸的水生态环境即将成为实现。
12月2日,临沂市发布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未来五年,将继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一河一策精准施治,努力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湖美”的美丽水生态环境。
11月,鄂尔多斯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将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障,系统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严格防范水生态环境风险,提升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
5月,浙江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到2025年,水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面保障,展现'清水绿岸、人水和谐'的美丽江南水乡画卷,进一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
地方治理篇:水环境治理需要多措并举,智能监测设备将开启新护航模式。
江苏苏州市水环境监测用上新设备——太阳能移动水站,水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的“数字环保”设备,实现对水体进行实时、全过程、不间断的监测、分析,让水环境管理更加精细化和动态化。
云南省楚雄市水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治理多措并举,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环境监察、监测;强化履职能力,开展河道周边环境整治;强化技术措施,实施河道改造和水环境治理;强化安全意识,实施水源地保护治理工程。
今年以来,青海茫崖市始终坚持“补短板、强监管、确保水利高质量发展”总基调,突出打好河湖长制推进、饮水安全、水旱灾害防御三大攻坚战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水利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监测“回头看”:净土保卫战】
12月5日是第八个世界土壤日,以“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为主题,旨在应对土壤管理中日益严峻的挑战,防治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意识,鼓励社会改善土壤健康,从而提高人们对维护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重要性的认识。
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常见的设备有土壤成分检测仪器、土壤微生物含量检测、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系统等,设备主要针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污染源等进行监测分析。
政策动态篇:各地土壤防治条例陆续发布,土壤治理迎来新时代。
10月21日,山东菏泽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正式颁布,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内容涵盖适用范围、政府及部门职责、鼓励公民监督、农用地保护、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义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范围等。
9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通过会议审议,11月1日已正式实施。严格控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重点污染物排放,对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按照规定对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农用地采取相应的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措施。
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已通过审议,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要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应当符合土壤污染防治实际需求,明确土壤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及指标要求、污染防控和生态保护措施、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完成时限等内容。
地方治理篇:监测在前治理在后,土壤修复治理任务依然很艰巨。
今年以来,河北廊坊市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系统治理”为原则,全面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不断加强土壤污染调查评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
安徽马鞍山市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动态更新并公开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严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治理与修复和效果评估等全过程标准规范,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用地规划和供地管理,全力做好净地储备供应。
今年以来,广东珠海市为进一步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三个方面源头防控,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能力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就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在治理的同时,提高监管效能也很关键,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环保平台,搭建城市智慧大脑等,可逐步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让环境监测和治理走向智能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