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化工污染成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类有机污染及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业内人士指出,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事关家家户户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然而,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其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不均匀性和不可逆转性,成为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最难缠的“看不见的敌人”。
因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则很难恢复,治理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于土壤污染防治处于“后知后觉”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缺乏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视,没有及时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展开调查评估。
于是,国务院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为期四年的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这是自1979-1985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后,时隔近四十年后的又一次大摸底行动。
自“土十条”实施以来,国家对土壤保护和土壤修复的工作日益重视,确定了2050年实现土壤环境全面改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宏伟目标。作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质量评估的基础,土壤监测必然提速。
可以说,土壤监测是贯穿至土壤污染防治始终的。在初期基础性工作中,土壤污染状况以及污染地块分布调查需要监测先行,从而摸清“家底”。因此,土壤质量亟待全面“体检”,给土壤监测仪器仪表带来的机遇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