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重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改变地球整体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口都在迅猛地发展,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需求日益增加,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越来越大。
为守护绿色地球,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在这之中环境监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又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得到政策加码。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对环境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在“十二五”及之前环境监测行业以污染源监测为主,从“十三五”开始,环保规划及相关政策重点向提高环境质量的方向转移,同时监测领域也从大气向水质、土壤等扩散。
目前我国整体环境质量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也面临局部重污染天气仍存在、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的有效方式仍需探索、水环境质量的提标改造仍待推进等困难。
“十四五”期间,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不变、力度不减,为巩固现有环境改善成果并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就需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前沿哨兵”和“顶梁柱”功能,环境监测网络不断深入拓展,环境监测点位从省级至县级进行全面覆盖,使得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2020年6月,《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出台。《规划纲要》提出,在地表水方面,要组建统一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十四五”期间将国控断面数量从2050个整合增加至4000个左右;在地下水方面,要形成多层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国主要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流域、主要平原盆地和80%以上地级城市。
此外,《“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明确指出,组织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废弃物处理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工作,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4月18日至4月24日是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在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