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湿地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湿地保护法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储碳库”的湿地生态系统也在30·60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引起更多关注。具体而言,以下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湿地保护任重道远,要想实现“十四五”目标,每年投资需数百亿元
在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3-2030)中,到2030年,我国将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目前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努力后,湿地生态治理恢复40余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已达到600多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60多个,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总体来看,多个目标完成良好,但部分目标完成亟待加速,湿地保护仍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湿地保护市场的释放来自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面积等指标带来的项目迸发;另一方面来自于五年规划中的额外提到的湿地公园建设以及未来其他新的湿地保护需求。经估算,要想达成规划目标,湿地保护每年的投资规模需达数百亿乃至上千亿元。
趋势二:湿地保护、修复、扩大三者齐驱,并以湿地公园模式快速推进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三五”实施规划》提出对湿地实施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退化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因此湿地工程项目可分为湿地保护工程、湿地修复工程和湿地扩大工程三类。
湿地修复及扩大工程通过湿地生态补水、围堰蓄水、退耕(田)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改造、污染综合治理、外来物种入侵控制等多种措施,恢复湿地生态功效,扩大湿地面积,将成为“十四五”的重中之重,预计占全部市场的比重也将从目前的50%左右提升至75%左右。
湿地保护工程以基础设施、管护能力、保护设施设备、栖息地恢复及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等建设为主,经常与湿地修复及保护工程一起被包含在湿地公园项目中,市场需求受湿地公园政策影响颇大。随着2022年最后一波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后,新的投资将主要来自于地方湿地公园新建及其升级投资。
趋势三:湿地公园保护与发展“难两全”
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湿地公园开发中,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政府资金主要投入到了基础工程建设、湿地内的科研项目及对某些珍稀动植物的保护,维持湿地公园运营的大部分资金则主要来源于自身收入,现状不容乐观:2019年,全国国家湿地公园接待游客量达3.85亿人次,89.33%的国家湿地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大多数湿地公园门票及科研经费等简单的运营所得无法覆盖投资,甚至难以维持日常运营。
湿地是“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更是“储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湿地保护的道路上我们任重道远,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