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造林绿化,减肥控药。
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各地先后在饮用水水源周边积极发展水源涵养林15万亩,完成库区绿化5.2万亩,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发挥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形成绿色保护屏障。实施化肥“零增长”工程,推进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农药减量控制、测土配方施肥等生态化管理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对水源的污染。
二是禁畜限养,恢复生态。
依据法规合理划分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列入畜禽禁养区,持续推进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工作。截止目前,共关闭、搬迁饮用水保护区内的非规模养殖单位48户。加强水面养殖管理,取消平阳水库、屯仓水库、红丰水库等饮用水水库水面承包养殖,消除渔业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三是立标建站,完善设施。
先后投入184万元,建设水源地交通警示牌48块、水源地标识4块、水源地宣传牌30块、隔离护栏2553米、隔离护栏网7000米、界桩89个、激光高清监控11个,饮用水保护区网格责任公示牌160个。投入550万元,在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和上游预警断面建设6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对水质全时全方位精准监测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