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除了是各位“宝宝们”的儿童节,还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的日子。环保盛行的今天,湿地保护也算是正式迈入法治化轨道,湿地保护力再度升级!
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已有30年,长久以来,我国都在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也曾显示,我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水质呈向好趋势。
可以看到,湿地与水是互为依托的存在,是休戚与共的环境共同体,两者更是环境提升的重要内涵。保护湿地,同样意味着保护水资源。
从水污染情况来看,我国水环境提升工作还要花大力气:5月末,生态环境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文件显示,全国目前仍有1.2%的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少数地区消除劣Ⅴ类断面难度较大,部分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全国地下水V类占比达20.6%。
而从水资源的这个层面来说,“短缺”二字仍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一,水资源分配不均,总体来说南方多于北方地区,东部多于西部地区。
其二,虽然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2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得到提升,但国家发改委在此前明确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未来还要通过多重手段、技术继续推进水资源化、循环化利用,以进一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那么,湿地是如何用一己之力净化与保护水资源的呢?
当然,这里说的净化对高浓度污水并不生效,湿地主要是处理低浓度、微污染的水体。湿地环境中,水生植物多,对于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具有去除作用,而这些物质也被转化为植物本身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微生物吸附降解、水体稀释等都是它的工作。这样看,现在环保行业的污水净化技术或多或少也受到湿地污水净化的启发。
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家共安排中央资金近170亿元,实施湿地保护项目3400余个,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80余万公顷……新一轮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末,湿地保护率提升到55%,恢复湿地100万亩。
2022年6月1日《湿地保护法》全面施行后,湿地保护工作就将进入新征程,水环境保护也将开启新篇。不要让湿地变成“失地”,从水环境保护开始,从当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