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的中秋节可能不会像往年那样肆无忌惮地吃螃蟹。一方面是需求紧张,一方面是价格上涨。很多蟹农甚至能按时准时“上蟹”,撑起了我国大闸蟹半边市场的江苏,就有不少蟹农表示,高温影响了进食、蜕壳和进笼,“饿瘦了”的比比皆是,试吃结果都不理想,或将影响中秋上市。
这种“超长待机”、北半球极端的高温天气,终于还是在“逼退水位”、“区域大旱”、“能源需求飙升”、“热射”等之后给出了“续集”。当然,好消息是,目前的高温包围圈逐渐缩小,强度减弱。基本上在8月的最后一天(2022年8月31日)结束。
自南方各大城市气温,出现了“破表”以来,探究原因的人一批接一批。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话题在全世界盛行,我国也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宣传。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陌生。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的解读也证实了这一点,加上大气环流和“拉尼娜”事件效应一起发生,使得整个北半球开启了“火焰山”副本。
关键之年,关键目标
为保护环境,在经历了这次“全国300多个气象站日气温突破历史数值”的高温天气后,环保专家们一直活跃在全球视野中,并严正告诉世界要正视全球变暖问题。临界点之前,“悬崖勒马”全面推进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深度。而且,他们还指出,最重要的是近年来。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说明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的目标是多么有远见。长期没有基础,后期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十三五”末,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基本稳定,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挑战更加艰巨的任务奠定了基石,而“十四五”的减排方向是明确治理、NOX和VOCS协同治理、聚焦主要矛盾。
其次,甲烷减排也提上了日程。这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效应是后者的20倍。环保在线多次做了很多分析。想知道的不妨回顾一下【中美宣言引领“甲烷减排”热】、【甲烷减排需“摸清家底”】、【我们都低估了全球变暖对甲烷,影响】等。
极限挑战,谁在蓬勃发展
话虽如此,如果应对全球变暖,中国是不会允许的。这就是为什么,似乎很多人说中国跳进了全球气候合作的“陷阱”。我们仍然坚定不移地发展低碳经济、优质经济、循环经济,拒绝“以血还血”。格局,打开格局看中国的“双碳”战略,为什么要用40年完成西方国家的百年碳中和计划,甚至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刚刚宣布了2025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民生方向,没有人会一直喜欢雾霾沙尘暴。垃圾总是令人讨厌。吸管不回收有必要抽吗?车被吃了一口尾气,我还逛大街。工厂今年抽烟。这不是肺每年都要调查肺。烟囱的浓烟大概只有开车去沙漠了。GDP在上升,生活质量一定不能下降。这个人不同意。
在发展方向上,必须要有环保的付出,以环保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保。这是不允许换血的,所以很多人首先认为环保一定阻碍了经济发展。
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可能会看到爆发式的增长,但如何计算“后患无穷”的隐形损失?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加精炼,价值决定市场。绿色发展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迭代升级,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全面激活了市场发展活力,绿色金融行业已“释放”社会资本超过1000亿元。当然是经济体制。
就节能环保市场本身而言,业内初步预计2020年的产业收入已经达到近2万亿元。更不用说“双碳”这个概念了,更不用说。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内18家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要实现1.5目标导向的转型路径,需要增加新的投资。约138万亿元。你没看错,环保、减碳、绿金,没有一个是“好惹”的。
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本身就是一笔“大生意”。连“海绵城市”建设都能把消防管网带成2万亿的“大家伙”,谁会怀疑环保行业的“繁荣X生活”。
全球减排,谁都不能少
国家减排,一个行业都不能落下。石化行业除了自身节能减排,大力发展CCUS;水泥行业着力去产能,探索水泥窑协同处置;钢铁行业精进短流程工艺、余热余能利用技术;汽车行业做好电动改革,动力电池回收;造纸行业研究再生纤维可行方案,发展水性阻隔涂层技术;电镀行业,摸清碳排放家底,淘汰高能耗设备......
当然了,就我们国家一个劲儿埋头苦干也不是事儿,全球减排,一个都不能少。京津冀、珠三角、汾渭平原都讲个区域联防联控,全球气候变化肯定也是少了谁都不行。我们左一个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右一个举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助物资发运仪式,推动落实《巴黎协议》,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做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正是因为知道“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