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常态化核酸检测后,15分钟采样圈、核酸采样小屋正在加速建成。不得不看到,大量产生的医疗垃圾向“日产日清”目标提出挑战。
我国医疗垃圾产生与处置现状如何?
近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全国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处置能力及实际处置情况做出回应。负责人介绍到,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五类。
2021年,我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同比增长超10%。为应对医疗垃圾越来越大的增量,全国医废处置能力正在加速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540个医废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能力达215万吨/年,处置能力较2年前提高39%。
医疗垃圾处理处置通道怎样?
据了解,目前医疗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热解焚烧、高温蒸汽、微波消毒、回转窑焚烧等。而走到最终处理以前,还需要经过分类、收集、贮存、转移、利用等多道工序。如何避免或降低医废对环境造成影响,是每一环节都需要特别关注的点。因此,医疗废物管理全过程监管非常重要,以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防治环境污染。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要求到2022年年底,基本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9%以上。
看似令人望尘莫及的99%,在拼“奇迹”吗?
辽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目前沈阳市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及医疗废水达标排放率均达100%;山西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方面也表示,截至2022年4月22日,市区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及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广西、上海、重庆等地区也纷纷定下2022年底达成99%的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目标。
看来,完成99%的目标设定是“基本操作”,各地都在抢争第一。下一次,各地将在更大范围完成医疗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率100%的目标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当前,智慧医疗管理系统不断升级,医疗垃圾处理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包括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制度不断优化与完善,助推“无废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为环境发展注入绿色活力。